中超金元时代落幕,佳兆业球员收入结构透视
在深圳佳兆业俱乐部更名深圳队的第三个赛季,这支曾经的中超新贵正经历着中国足球"后金元时代"的阵痛。据俱乐部内部人士透露,2023赛季球队薪资总额较巅峰时期缩水近60%,但队内收入差距却呈现出令人咋舌的"金字塔结构"。
顶薪球员:仍享千万级待遇
队内头号球星阿奇姆彭的年薪仍维持在税后1800万人民币左右,相当于全队薪资预算的35%。这位加纳前锋的合同中包含复杂的进球奖金条款,单场赢球奖高达15万元。"外援的薪资体系完全独立于国内球员,"某经纪公司负责人表示,"他们的合同往往以美元计价,且享有免税待遇。"
中生代球员:月薪8-15万成主流
以国脚李源一为代表的当打之年球员,基本月薪在12万元上下。加上赢球奖、保级成功奖等浮动收入,年收入可达200-300万元。不过这类球员普遍反映:"现在发薪经常延迟,去年有三个月工资是通过商业赞助的形式分期支付的。"
"我们青训出身的球员更惨,月薪2万还要自己租房。"——某不愿具名的佳兆业梯队球员
青训球员:生存现状堪忧
俱乐部U23球员的薪资水平令人唏嘘。根据公开资料,2022年深圳队注册的12名青训球员中,有7人月薪不足3万元,最低仅1.8万元。"扣除五险一金后,这点钱在深圳连像样的合租房都租不起,"某梯队教练透露,"很多孩子要靠家里补贴才能坚持训练。"
薪资分布对比表
球员类型 | 平均年薪 | 占总薪资比 |
---|---|---|
外援 | 1200万+ | 58% |
国脚级本土球员 | 200-500万 | 27% |
普通一线队员 | 50-100万 | 12% |
青训球员 | 20-30万 | 3% |
这种畸形的收入结构正在引发更衣室矛盾。有消息称,部分本土球员通过社交媒体私下抱怨:"我们拼死拼活防守,进球奖金却全归外援。"随着中超限薪令持续深化,佳兆业如何在财政公平政策下重构薪资体系,将成为考验俱乐部管理智慧的重要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