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河南省的西北部,有一座以"太极故里"闻名的小城——焦作。鲜为人知的是,这座人口不足400万的城市,近二十年来为中国篮球输送了多位国手,成为名副其实的"篮球人才摇篮"。
2004年雅典奥运会,来自焦作的李根首次代表中国男篮站上奥运赛场。这位身高2米08的中锋,从小在焦作市业余体校接受训练。"那时候训练条件很艰苦,"李根回忆道,"冬天训练馆没有暖气,我们穿着棉袄练投篮,手上都是冻疮。"
与李根同期的还有女篮国手王雪朦。她在接受采访时说:"焦作体校的训练量是出了名的大,每天5点半晨跑,晚上加练到9点是常态。"
在焦作市体育局工作了32年的张教练告诉记者:"我们选材不看身高,更看重孩子的协调性和球感。"他翻开泛黄的训练笔记,上面记录着每个学员的成长轨迹。"李根刚来时连篮板都摸不到,我们就让他每天跳台阶,三个月后就能扣篮了。"
这种"土办法"训练出的球员,往往有着扎实的基本功。现任CBA某球队青训总监表示:"焦作球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战术执行力强,这和他们从小接受的严格训练分不开。"
每逢周末,焦作市区的篮球场总是爆满。在解放路小学,记者看到二年级学生正在进行篮球操表演。校长介绍说:"我们从2008年就把篮球列入校本课程,每个学生每周至少上两节篮球课。"
这种全民篮球的氛围,让更多孩子爱上这项运动。去年刚入选国青队的17岁小将赵睿说:"我就是在街边看大人们打球,慢慢喜欢上篮球的。现在每次回焦作,都会去以前的球场教小朋友打球。"
从李根到赵睿,焦作篮球人的故事还在继续。这座小城用最朴实的训练方式,为中国篮球培育着一个又一个希望之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