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篮球界,有这样一群特殊的"商人"——他们曾是CBA赛场上的明星球员,退役后选择在商海开辟第二战场。这些球员用球场上学到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,在商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篇章。
最著名的当属姚明。2009年退役后,姚明不仅收购了上海男篮,还创立了"姚基金",投资葡萄酒庄等多个商业项目,成为体育界商业运作的典范。
巴特尔也是转型成功的代表之一。他退役后创办了自己的体育文化公司,还投资影视行业,在多部电影中出演角色,实现了文体两开花。
此外,王治郅、刘炜等前国家队成员也都涉足商业领域,有的开办篮球训练营,有的投资体育产业,展现出运动员退役后多元发展的可能性。
然而,并非所有球员都能顺利适应角色转变。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CBA球员坦言:"退役后我尝试做生意,但很快就亏掉了积蓄。书本知识和实战经验完全不同。"
专家指出,运动员从商面临两大挑战:一是缺乏系统的商业知识储备;二是人脉资源与运动生涯时的圈子完全不同。这导致部分球员转型失败,甚至陷入财务困境。
通过对多位成功转型球员的采访,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点:
中国篮协近年来也注意到这一问题,开始为球员开设商业管理培训课程,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和退役后的发展。